中秋节思乡感怀散文【精华篇】

思而思学 2023-10-30 11:13:57

中秋节思乡的散文【1】

印象中,老家的中秋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小时候也就是吃饭菜,饭后小孩们能从大人那里拿到月饼去"请月"(或叫诱月?)。去年中秋回老家,第一次看到拜月(祭月)活动。因为常年在外,也不清楚老家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个活动。

老家双溪镇是原来屏南的老县城,开基至今己愈干年,农耕时代的民俗民风源远流长,历经文革浩劫和城镇化冲击,文物毁的毁,盗的盗,年轻人也外流,小镇本己日显调敝。这十几年来家乡借助白水洋鸳鸯溪旅游开发,客流渐旺,虽是损失了一点安宁,却也让钱水活了些,商业有了起色,民生也有了改善。 修缮了一些劫后残余,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相应得到些保护与恢复,中秋拜月算其中的一个。据传这习俗古代时一直都有办,后来就当成了封建四旧被消灭了,已经半个多世纪没办了。

村里中学办公楼前的操场上划了块圆形的同心圆区域,四周摆着各样的花灯,其中五个是圆形的月亮灯,大概是象征“五谷丰登”吧,上面画着与月亮有关的神话图形:婵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砍桂树等,也有些吉祥文字的灯,如「平安团圆」、「风调雨顺」等。场地侧边搭了个小舞台,背景布上写着「双溪古城中秋节拜月晚会」,正对着月亮即将升起的方向有一个方形背景灯箱,上面是婵娥奔月图,前方摆着一张案桌,上面供奉着各色五谷菜蔬,都用金铂纸或红纸扎成捆,还有盘子装着米?、面食、糕点、月饼等,一派丰收富足的气象。

拜月仪式的主角是女性??因为月亮代表女性,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奶奶、伯姆辈,穿着大红色的古式丝绸衣服??我们印象中标志性的奶奶装。她们围在场地边沿,边拾掇着祭祀用品边拉着家常等待仪式开始。

夜色渐浓,现场越来越多的乡亲陆续聚拢到场边。月亮还没出来,舞台上上来了些手持各色乐器乐谱的男女老少,年纪小的我大都不认得,估计是二中的学生,有不少是老人家,头发花白,小时候平日里常在街上碰到,没想到他们都深藏不露,还有这手绝活。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严红梅老校长也在,他在后排弹三弦。负责指挥的是周李季老师,他和我父亲仿佛年纪,清瘦,头发花白,差不多快八十岁了吧。他家也算古镇的名门旺族,族里人才济济,音乐书画都有,也是曾经镇里著名的商业人家,文革时受到打击,他父亲被批斗,他也被革去教职,到八十年代才恢复名誉,重新在双溪小学任音乐老师,现己退休多年却仍在发挥余热。这些老一辈中许多人是如今古城民俗学会的重要成员,许多濒临失传的民俗在他们手上慢慢得到传承。在周老师指挥下,一曲《春江花月夜》揭开拜月活动的序幕。

拜月仪式并不复杂,没有想象中的繁文褥节,就象一个祈福丰收的篝火晚会,老老少少的或提花灯,或手拉手绕着圆形的场地来回走着,说着些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祝词。相比都市各色商业庆典、营销论坛、各类艺术晚会的气派与奢糜,它甚至显得散漫,拙朴简陋。但它却有着原生态的纯净,没有什么烟火味,至少不至于让传统节日成为充满声嘶力竭的叫卖。

中秋节思乡的散文【2】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中秋佳节之际,看着天上的月亮,我不自觉思乡起来。

在中国,中秋佳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古代人民在这个节日到来的一天,全部穿上盛装,一家人坐在亭子里吃着点心,赏着天上的明月。由于在这一天,恰好是月亮和地球挨着最近的时候,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也是最圆的,古代的人就是爱想象,看着这天上的月亮,就想到了人间的团圆。其实,在长期在外的游子眼里,远方的牵挂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看着月儿是如此的圆,可是自己呢,还是在异乡奔波,不能和家里的父母团圆,心中的伤感顿然涌上心头。于是,人们就把这思乡的情感聚集起来,渐渐地,这就成为了属于游子的节日。

古代没有现代这么发达,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要是想家了,就拨号给家里打个电话。因此,他们只能借助手中的笔来传达自己的情感了,而且,虽然古代有驿站,但是这书信并不属于官方文件,给家里写一封信,家里人收到的概率几乎为零。所以,在外地呆的时间越长,这种思乡的情绪就越浓烈。如果以古代游子的评价标准来衡量的话,我也算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吧!

以前,国家并不十分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好像是韩国把端午节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遗这件事发生后,国家才意识到别人正在挖自己的根,这才被打醒,一下子把端午节,中秋节等不是很重要的节日全设定为法定节假日了。和国家一样,我家没有在外地打工的人,一家人长年生活在一起,到了这中秋佳节,家人也不是很重视,只是听说集市开始卖月饼了,才知道今天是中秋佳节,是一家人团圆的节日。我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自然也感觉不到游子的心酸。但是,自从我参军入伍之后,两年不能回家了,这可是我第一次出远门,而且,还是在军营里接受高强度的训练,这种生活上的巨大反差,让我在中秋佳节之际不自觉想起家来。望着天上的一轮圆月,回想起自己最近的日子,我就觉得家还是最温暖的地方。家,可以不富裕,但不能不温馨。

现在,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之际,我已经在外拼搏近四个年头了,回想起自己走过的路,猛然觉得家才是最好的归宿。?以前,我可是不怎么喜欢吃月饼的,现在,我开始吃月饼了。尽管,在这三天假期内,有不少游子提前订票,不管路途有多遥远,他们一定要回家看看。毕竟,老是和家里人打电话,没有亲眼看见母亲那样有感觉。现在,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不能回家和父母一起在阳台上赏月,但是在这中秋佳节之际,我还是和父母通个电话,向家人问好。家里现在也挺忙的,即割谷又是晒谷啊。

母亲说,现在家里正忙,稻谷都黄了,每天有干不完的活儿。听说,最近家里要下雨,母亲说几天稻田里的谷黄了好多,一下子用收割机割了好多,全部晾晒在后面的水泥路上,一听说要下雨,父母可急坏了,一直在忙着收谷,现在刚收完谷回来,还没吃饭。听了母亲的话,我顿时心里酸酸的,母亲都一把年纪了,已是五六十岁的人,现在还是种那么多田,甚至比我上高中时还多。以前,之所以种那么多田,是因为在一户农家有三个孩子一起读高中,学费开支还是一笔不少的钱,可是,现在,只有老三一个人在读书,学费也不贵,我和老大都脱离家的负担了,可是,父母种的田不减少反而增多了。

每次听父母说自己最近很累,以前的病又犯了的时,我就提醒父母以后少种点田,都五十多岁的人,不是年轻时的那阵子。可是,母亲就是不听,老是说自己没事,说以后我们结婚还要钱呢!父母还真是想的远啊!我们还没想这事,父母就提开始替我们操心了。孩提时代时,父母操心我们是否健康成长;学生时代,父母操心我们的学习;出门在外工作了,父母开始操心我们以后的家庭了。好像父母老是有操不完的心。父母种了一辈子的田,老是想在自己还身体力行的时候多种点田,家里多积缵点钱,以后肯定是有用的。没办法,我只能多劝劝父母注意身体,不要把自己累着了。

通过电话后,我只能把所有的思念寄托在天上的明月了。真好!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们都怀着同样的一颗思乡梦圆的心,于是,一位战友建议,干脆每个人出一点钱,买点吃的,在阳台一处摆上一桌,喝个啤酒,大家都把心中的思绪说出来,对着天上的一轮明月,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我们各自代表各自的家庭碰杯!小家不能团圆,就让祖国这个大家团圆吧!

中秋节思乡的散文【3】

一年之中,最让我们值得庆贺而团圆的日子,那就是中秋节和春节。

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自有史以来,几千年的发展史,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向往和追求的一天。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又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还有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日。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的色彩。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曾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等佳句。

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人们还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

中秋节将要临近,我们生活中的人们都迫不及待,个个都精神饱满、喜气盈盈,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喜迎中秋、庆贺团圆”的喜悦之情,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民俗庆祝活动。

中秋之际,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忙碌中增加收入,大街上、店铺内、各大商场、超市内,货物繁多、品种齐全,购物的人们络绎不绝,如同过年一般。还有在外漂泊的人们,匆匆忙忙向回赶,脑海里时时念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千古绝唱的诗句。

再看田野里一片片秋收的景象,人们正忙的热火朝天,这一切都证明了我们生活中的富裕和向往团圆的精神寄托,时时在追求着美好的目标。全国上下各族人民高歌、劲舞、狂欢,我们用美文、抒情、描绘等各种形式来迎接赞美“中秋之夜”而团圆的美好日子。

中秋节思乡的散文【4】

又是一年九月,追梦的我还是回到原来的位置,努力工作成为当下自己最原始的记录。时光最是无情,残忍的在我们身体和心灵上留下它醒目的痕迹。偶而轻松一刻,那也不过是一刹那而已。

走在繁华城市的巷弄,家家户户充满了欢声笑语,尽显天伦之乐的喜庆,看着偶而经过身旁那形单影只的身影,正是此刻自身的写照,陪伴自己的始终是孤寂和思念。

遥想当初对生活的态度,是那么的充满自信,可是现实证明了一切――都是未知数。不知何时有了对未知的东西感到恐惧、彷徨和迷茫。羡煞了陶渊明可以隐居田园,种豆南山的惬意,不与市井而喧闹,不屈官场之权谋的自由洒脱。可惜自己毕竟生活在现代,由自我的追求和梦想,实在是看不开放不下。 所以我们无需退缩,逆风的飞向才会是梦想。

高尔基的《海燕》中写过“让暴风雨来更猛烈些罢”,证明了海燕的不屈勇于逆境向上的精神,如今的我们也该这样,整理自已的心情逆风而行,脚踏实地的认真对待,未耒必定会更好。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