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微党课发言材料【优秀篇】

思而思学网 2024-01-09 08:49:56

发布时间:2017-06-17 编辑:舒文手机版

“两学一做”,学为基础,做是关键。学而不做,等于没学。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微党课发言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微党课发言材料1】

当前,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为主要内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全国上下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行动,想办法、出实招,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只为把党章党规的权威性树立起来,把系列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应当说,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学习不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更关系国家未来、民族的兴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

我们都知道“两学一做”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学。要说党员干部需要学的东西很多,可为什么要将学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专门加以提出和强调呢?

我们常说,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贯主张。那么,这个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显然,只能依靠以党章的党的制度体系。俗话说得好,“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只有补足“精神之钙”,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才能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而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而党章党规正好集中体现了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学党章党规,就要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牢记义务权利、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养成思想和行为的自觉,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

当然,仅有标准和规范显然不够,还必须要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系列重要讲话是的最新成果,是当代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系列讲话讲的是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讲的是我们身边和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讲的是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所以,对它的学习就是要原原本本地读原著,理解和把握好讲话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在全面、系统、深入上下功夫,做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系统阅读、系统清理、系统提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综上所言,“两学”之道贵在“融合”。如果说学党章党规,是一路走来的“不忘初心”,那么学习系列讲话,则是团结全党的形势需要。它们既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笔者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能正确领会和把握这“两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在相互联系里真学真懂,于融会贯通间真会真用。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微党课发言材料2】

“两学一做”,学是基础。从思想上把握好“为何学”,在行动中回答好“怎么学”,才能学得深、学得透。

系列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具时代特点的新要求。学系列讲话,要学好用好《重要讲话文章选编》《*谈治国理政》和《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版)》等重要读本,在全面、系统、深入上下功夫,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

毛泽东同志说过,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必须一学到底。学深悟透,就像在山顶?望,看得更远更广;一知半解,则犹如盲人摸象,难以消化吸收。学习系列讲话,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要系统地领会好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不能只是断章取义,而要掌握贯穿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领悟好讲话背后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精神、真挚为民情怀和务实思想作风,更好地用以指导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突出重点、聚焦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必须坚持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经济发展迎来新常态,如何加快发展转型的步伐?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分析化解深层次的矛盾?从严治党不松劲,如何持续补好理想信念之钙,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系列重要讲话,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新要求学好讲话,才能在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辨证施治的药方,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学系列讲话,是为党员干部思想理论充电、加油。能否全面系统深入地学,决定着党员干部的思维层次和工作水平能否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用系列讲话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就一定能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更好地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微党课发言材料3】

日前,一位老英模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座谈会时深有感触地说:“共产党人只有守好自己的精神高地,才会具有精神境界、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这句话虽然简短,分量却不轻,值得我们深思。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事关党员干部的信仰操守,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那么,新时期应如何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抵御“三大诱惑”。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抵御“三大诱惑”:权力、金钱、美色。目前我们所面临的诱惑,无论外形怎么变化、手段多么高明,内里都是这些瓤。如果经受不住诱惑,就会变质变色,最终成为欲望的俘虏。“三大诱惑”的目标一致:瞄准要害,引诱身居要职、握有权力的党员干部“下水”,为其所用。其常用手法是紧紧盯扰,时时找“弱项”、处处寻“缝隙”,趁人不备、攻其不备;显著特点是“装备精良”,融入“时代元素”,实行立体攻击,软硬兼施,让人防不胜防;具体表现为拉帮结伙、轮番进攻,不达目的不罢休。抵御“三大诱惑”,关键要具有恒久的定力。定力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源于坚定理想、坚守党性、淡泊名利、珍视操守。党员干部应涵养特别过硬的定力并使之坚毅、恒久,自觉做精神高地的守卫者。

筑牢“无形防线”。历史一再证明,思想的“无形防线”不牢,“有形防线”就会被摧毁。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必须筑牢“无形防线”,在信念高地上添砖、于灵魂深处加瓦,持续累积、经久凝聚,以冰壶玉尺的情怀去熔炼塑造,以三省吾身的自觉去审视检修,以九死不悔的意志去锻造强化。“无形防线”倘若久经侵蚀,就容易结构松散、要素变异、细胞老化,甚至发生“癌变”。思想内核变脆弱,精神高地就会塌陷。筑牢“无形防线”,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始终占据政治信仰的“制高点”,让正确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主导思维方式,让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旗帜高高飘扬,形成“恃其形势,居高临下”的态势;布好“警戒线”“阻击线”,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明辨是非得失、分清善恶美丑;穿好“防护服”,加厚固本色、保底色的“防护层”,真正把“无形防线”打造成不可逾越的屏障。

培育“战斗意志”。扼守军事高地需要顽强的战斗意志,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同样需要“战斗意志”。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具备摧不毁、打不垮的优秀品质。新时期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尤须培育“战斗意志”。一是培育必胜的勇气。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全面深化改革难啃的“硬骨头”,不仅领导干部要有勇气和担当,普通党员干部也要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不仅身处顺境时要有勇气,身处逆境时更需要勇气。二是培育顽强的斗志。顽者,永不服输;强者,决不退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党员干部只有经历复杂环境的砥砺、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才能锤炼“顽强的心”,才会不惧艰难困苦。三是培育不骄不躁的品质。走钢丝的人有句名言:哪怕还有一步,也不能称作成功。同样,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永远在路上”,必须不骄不躁、永不懈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