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事迹材料二篇

思而思学 2023-11-09 13:32:16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总有一批可亲可敬的老师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座城市的未来更加美好。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2017最美教师事迹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2017最美教师事迹材料1】

薛法根,一个并不起眼的名字,连他的学生都说,这样的名字只有从泥土里才能长出来。对此,他每次都是笑笑:“我就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我会用自己一生的智慧让这个名字充满魅力。”

薛法根,一位行走在教育路上的智者。尽管他略显年轻的面容与所取得的成就很难划上等号,但他在盛泽实验小学二十七载的教育生涯,对所有渴望成就事业的青年教师来说,堪称成功典范。

20岁师范毕业初执教鞭,30岁成为全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31岁成为全省首批名教师,43岁成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走近薛法根,我们发现无论身为教师还是作为校长,他都以一颗平凡、真挚的心,守望着自己的教育梦想,书写着对孩子、对教育的至深大爱。

“他的课简约朴实、清新自然。仅凭着一支笔、一本教材,总能让人回味咀嚼、念念难忘”

了解薛法根,先从听他的课开始。

师:这个“肥”是月字旁,“月”在古代的写法像什么呢?像挂着的一块肉,排骨肉,所以月和肉有关系。那么,脸”和“肉有关吗?

生:有。

师:胳膊和肉有关吗?

生:有。

师:腿和肉有关吗?

生:有。

师:臀部的“臀”,就是屁股,也是月字旁。肉多叫什么呢?

生:肥。

师:肉少呢?

生:瘦。

师:哎呀,真聪明。

用一个汉字偏旁串联起一组词汇,这样的语文课是不是很有意思?讲台上的教师叫薛法根,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校长,全国小学语文界的领军人物,他运用的教学方法叫做“组块教学”。

薛法根从1988年开始教小学语文,原来的语文课基本靠背诵、默写,他教得辛苦,学生也学得痛苦。薛法根一直在琢磨,有没有一种办法,能让语文课更轻松一点?

一次偶然的机会,薛法根接触到“组块”的心理学概念。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把一些要记的东西加以分类或加工成一个个小的整体,就是‘组块’。”薛法根说,手机号码有11个数字,死记硬背的话,一般人最多能记9个,如果把11个数字分成三组:3+4+4,这样记就容易得多。

1997年,薛法根开始在盛泽实验小学四年级的一个班进行“组块教学”试验,将零散的课本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板块,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刚开始,他很忐忑。不过,一个学期下来,这个班的考试平均分比其他班多出5分,而且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一些原来不喜欢语文的学生也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薛法根悬着的心落下了,“组块教学”也很快在全校推广。

“组块教学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实现了由‘教课文’到‘学语文’的华丽转身,实现了由‘教语文“到‘育智能’的本质回归。”上海名师吴忠豪教授在听过薛法根的课后禁不住赞扬:“法根的课,简约朴实、清新自然。仅凭着一支笔、一本教材,总能让人回味咀嚼、念念难忘。”

“组块教学”不仅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更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厘清了纷繁的头绪。10多年来,薛法根应邀赴全国各地上示范课、作学术讲座200多场,听课教师30多万人,掀起了“语文智慧教学”的研究热潮;广西桂林、山东滕州、海南海口、江苏江阴等地学校教师自发组织起“组块教学研究专项活动”,人们亲切地将这些自觉的追随者称为“雪花膏”,《人民教育》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先后刊登薛法根的研究论文和相关宣传报道200多篇。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优势潜能,理想的教育应该让每个孩子获得最合乎他天性的、最充分的发展”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优势潜能,理想的教育就应该让每个人获得最合乎他天性的、最充分的发展。”这是薛法根的教育理想,他给这样的教育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慧心教育”。

早些年前,薛法根接教三年级并担任班主任,班上有个孩子,只有在妈妈用缝衣针刺他屁股的时候才肯上学。为了让这个孩子主动上学,薛法根出了怪招,把孩子的课本、作业本全部没收,让他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读书、写作业。

第一天,孩子觉得很高兴,很放松;第二天,有些坐不住了,东张西望看同学的课本,但被薛法根故意阻止;到了第四天,孩子终于忍不住了,主动找薛法根要回自己的书本。这时,薛法根趁机和他约法三章。从此以后,这名孩子再也没有拖拉过作业,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这是薛法根独创的“饥饿疗法”。

还有一个学生,语文学习不理想,刚进班的时候只考了30多分。班级开展“循环日记”活动,5人一组轮流写,谁也不愿搭上这个同学。有一次外出回来,薛法根发现这名学生的日记中有一句:“薛老师不在学校的时候,我就像一朵插在花瓶里的花??没有根了。”

于是,薛法根把这句精彩的话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猜是谁写的。最后,当薛法根揭开谜底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傻眼了。薛法根提议全班同学给他“一分钟掌声”,还顺势带着这名学生亲自招募日记小组,吸引很多优秀学生来参加。薛法根说,这是“皮格马里翁”给他的启发。

2008年,薛法根任教六年级2班,班里有个“不及格专业户”小靓。其他教师见了他“头疼”,但薛法根坚信每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及格。于是,薛法根在课堂上常常不经意间走到小靓身边,或轻声耳语,或提示要点,或批阅修改,或摸一下头,或拍一拍肩……放学后,他又常常陪着小靓读课文。孩子的记性差,昨天背的、默写的,今天就忘了。薛法根从来不责怪、不埋怨,从头开始教。第一次做练习,薛法根让小靓一个人坐最后一排,结果小靓得了72分。当时,秘密只有他们知道:其他孩子是自己做的,而小靓是在薛法根的提示下照课本抄的。终于,在老师同学们的惊讶和赞许中,小靓真的“靓”起来了,以语文65分的成绩成为合格的小学毕业生。

不抛弃、不放弃,薛法根用爱心与责任赢得了鲜花,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赢得了教师的敬重,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他将“慧心教育”的信念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老师的心里: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他用自己的教育实践向老师们诠释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

“尽管乡镇条件有限,但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做属于他的教育事业”

从1988年踏上工作岗位到现在,薛法根在盛泽已经奋斗了27年,从没挪过一次窝。

当众多名师名校长纷纷从乡村跳槽进城高就的时候,苏州、南京、广州、北京等城市名校也向薛法根抛出了“橄榄枝”。舒适的生活条件和广阔的成长舞台,足以让人怦然心动,薛法根却心如止水。他爱人家住在苏州新区,岳父替他报了一所国际学校的名。但是,当薛法根以第一名被录用时,他却称病推辞了。

在一次“新生代教师”专题研讨会上,有记者直言不讳地问:“作为特级教师、名教师,你现在的名气很大,却还身在乡镇,究竟是为什么?”

确实,师范刚毕业那会,薛法根压根就没想到,会到盛泽这所弄堂小学任教。然而,当这方沃土给予了他丰厚的成长营养,他在这里成长为当时全省最年轻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首届名教师时,薛法根的心中涌起了感恩之情。尤其是当他从《人民教育》上读到全国“十杰”中扎根深山、清贫一生的老师们的感人事迹,被深深地震撼了。薛法根感到,这里更适合他,更需要他。

“一个乡镇小学确实小了点,但教育的天地是无限的。你的心有多宽,梦有多远,根有多深,你的天地就有多大,你的事业就有多辉煌,你的生命就有多精彩。”薛法根说,谁不愿意做一只美丽的孔雀,但又有多少人愿意做一只反哺的乌鸦?尽管这里条件有限,但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无论他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做属于他的教育事业。就像陶行知,他在乡村办了行知学校,他也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27年,一万个日日夜夜,薛法根像扎根戈壁滩的白杨树一样,从只有数百名学生的弄堂小学到今天拥有4个校区、260多名教师、4700多名学生的盛泽实验小学,他一路陪伴、始终坚守、共同成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引来了全国各地的教师前来交流学习,同时由他们带往全国各地,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全国开出馨香的花朵。

1995年获评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6年获得苏州市“十杰”教师称号、1998年成为江苏省最年轻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1999年被评选为江苏省“名教师”、2001年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的殊荣、2008年获得“小语界年度十大人物”、2012年获江苏省中小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薛法根始终像他的语文课一样,“清简、厚实、睿智”地走在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路上。

【2017最美教师事迹材料2】

刘川,XX县酉溪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XX县第一届、第二届省级骨干教师,XX市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XX县第一届红烛奖“优秀班主任”、XX县“四个好先进个人”、 XX县“新农村建设领军人才”、XX县“优秀教师”, 多次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县“优秀班集体”。现担任该校历史教学及班主任工作。

1990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24年了。在这24年的时间里,他始终热爱自己的职业,深深懂得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他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到教育教学中,用辛勤和汗水培养了一批批人才,用真挚的感情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他24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他以勤奋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著的教学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同事们的尊重,学生的衷心爱戴。

一、扎根乡村,心系孩子,谱写乡村教育新篇章

1990年他从师范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最偏僻的郭家小学任教,在那里一呆就是十多年,他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为了让那穷乡僻壤的所有孩子们都能上学,他利用课余时间,靠双腿走遍了郭家每一个乡村和大部分家庭,了解每一位校外学龄儿童的情况,做孩子家长工作,让家长放心的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他还为那些辍学的留守儿童联系班级,使他们再次走了进欢乐的校园。

20年,因工作需要他来到酉溪中学,任历史教学兼初2005级3班班主任工作。因历史原因,酉溪中学招生十分困难,划到酉中的初中学生来酉中就读的不足三分之二。该班又是为实施分层教育按快、中、慢分出来的习惯差、基础差、成绩差、经济条件差的慢班。很多学生传统道德沦丧,理想信念全无,打架抢劫那是家常便饭,老师上课上不下去,各科成绩均是片区倒数第一。

就在20年接手该班班主任工作之际,他家正历经刻骨铭心的伤痛,他祖父卧病在床,妹妹又因肠癌住进了医院,在农村老实巴交而又多病的父母身无分文,妹妹和祖父每天要近300多元的治疗费,而他每月才四五百元的工资根本无力支付。他一面工作,一面为妹妹四处筹借医疗费用,但所有的辛劳还是未能挽救他们的生命,半年后在欠下巨额的医疗费后先后离去。巨大的经济压力,丧亲之痛,学生的堕落,使他心力交瘁。面对困境,他没有退缩,心里依然是那些乡村孩子,脑海中闪现的依然是那些贫瘠乡村孩子期待的眼神,让贫穷落后的乡村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成了他走出阴霾和努力工作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他经常陪伴那些“叛逆”而又不谙世事的留守学生至深夜,和他们谈心交流,感化他们的心灵。

班级学生吴婷,是一名胆小、神经质又十分叛逆的住校女孩,有时旷课且语言尖酸刻薄,和班级同学关系不好,经常半夜三更在寝室叫“鬼”喊妈,同寝室学生无法入睡,刘老师对她进行批评教育,她就一直哭个不停。凭直觉,刘川老师感到她一定经受过很多难以忘怀经历,刘老师到她家去也没有人,经她邻居介绍才知道她父母不和,又都在外务工,她也无人看管,所以形成了现在的状况。找到了问题所在,刘老师决定每天都和她聊一下,讲他的童年和经历,讲人生道理,让她学会坚强。中午做好午饭,刘老师叫她一同进餐,让她吃上的可口饭菜;饭后还给她送上让一小碗热腾腾清汤,暖和暖和受冻的身子。秋冬时节,他每天把烧好的开水,送到吴婷的手中。晚上,还叫宿管为她提供方便,在她被恶梦惊醒时,就给他打电话,他经常在午夜时分和吴婷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她惊恐的心情慢慢平静入睡。

对吴婷的教育他从不间断,记得有一次他正在和吴婷谈心,家住岳池妻子打来电话,说儿子高烧到39.8度还不断地抽筋,住进了XX县人民医院。听着妻子在电话里哭泣的声音,他脑海中一片空白,但他很快整理了自己情绪,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和她交流谈心。当他来到医院,抱起昏睡儿子,在儿子滚烫脸颊上留下一道浅浅的泪痕,对于儿子,刘老师感到实在是欠他太多了。他就这样坚持着,一年之后,吴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青春的光华和笑容。

对那些没有来学校报到和失学在家的学生,他还带着礼品亲自到学生家里去做学生和家长的工作,让他们增强对酉溪中学的信心,回到酉溪中学继续读书。班级学生邓秋香,是个品学兼优的女生,到初二上期时没来上学了,问同学才知道她母亲病到在床无钱医治,父亲也联系不上。知道了这个情况,刘老师买上礼品到她家去探望她们母女,同时由我带头组织学生为其捐款。有了大家的帮助,她母亲的病很快好起来,她又回到学校读书直到初中毕业。

只要心系学生,努力工作,即使落后的乡村教育也能创造奇迹!他带的这个班学生到毕业时没有一个流失,相反由分班时的41人到毕业时达到83人,巩固率达200%!这是酉溪中学前所未有的。班平均名次上升到前5名左右(片区共18个教学班),最好的达片区第二名,学生成绩校评第一,毕业时达到省重高的录取线人数酉溪中学第一次达到两位数,改变了酉溪中学初中教育在片区倒数第一的历史。以后的2008级4班,2011级4班,2014级3班,班级片区前200名优生最多达54人,占酉溪片区四分之一。凭着对乡村学生的无比挚爱,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酉溪乡村教育的新篇章。

二、无私忘我,慈父情怀,爱心呵护每一位学生

作为任课教师兼班主任,要让学生感受到慈父般的关怀和爱,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一贯的作风。他从细微处入手,以实际行动把爱传播给每位学生。20年,甲流蔓延,季节性流感猖獗,面对疫情,他积极防控,每天亲自给学生量体温,带着感染流感的同学到医院就医,陪护学生输液到最后一滴,他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深夜带着学生到医院去看医生了。一个冬天晚上,已是午夜三点左右,刘老师被一阵急促敲门声吵醒,他一骨碌爬起来,才知道是班级住校学生刘潼得了急病,他三步并成两步,来到学生宿舍,只见刘潼面色苍白,冷汗直流,躺在床上不断呻吟。刘潼是一位个高体胖的男生,班级没有人扶得住他。刘老师不由分说,叫寝室学生把刘潼架到他的背上,和学生一起把刘潼送到卫生院,当把刘潼放到病床上时,他也一下瘫坐到病床上,他的双腿实在站不住了。医生对刘潼进行了诊治并输液,他叫其他学生回校休息,自己就陪护刘潼输液到最后一滴,而这时天都已经大亮了,他揉揉双眼,稍稍放松了一下僵硬的肩背,又投入到新的一天的工作中去。

对于贫困生和弱差生,刘老师更是关怀备至。他班学生史新辉,家境贫困,父母双亡,厚重的担子让史新辉幼小的双肩不堪重负,几乎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勇气。为了让史新辉继续读书,他留出一部分零花钱,为史新辉购买教辅资料和支付其他费用,鼓励他好好学习。双差生杨宇辕,父亲早逝,该生在小学阶段就多次参与打架和抢劫,进入初中一个月就被开除了,该生来到我班后仍然恶习难改。有一次周末,杨宇辕纠集几个社会青年伙同本班一些学生到同兴镇去打架,被派出所逮个正着。得知这个情况,刘老师顾不上吃晚饭,立即和学校领导租车直奔同兴。在派出所,杨宇辕躲在一个昏暗的角落里,耷拉着脑袋。看到他那落寞的样子,刘老师既愤怒又充满爱怜,他问清了情况,配合派出所干警做了所有学生笔录和领出手续,然后把每一位学生送到家中,当把最后一位同学送到家中时,已是凌晨四点了。回到学校,刘老师没有责骂他,对他的关爱一如既往,就象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既关心他的生活,又关心他的健康,还关心他的学习方法,更关心他怎样做人。杨宇辕终于被刘老师的爱心和真诚所感动,他痛下决心,好好学习,在初一年级下期全县期末考试中他取得片区前40名的好成绩,他还在qq空间里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日记《这篇日志我将永存》,刘老师把它转载到他的空间,与其他同学分享杨宇辕的感悟。他用慈父般的关怀换来了学生们衷心的爱戴,同学们在qq空间和酉中贴吧为刘老师写下朴素而又充满感恩的留言。每到节假日到来时,无数给他发来的贺卡和短信是他对学生爱的见证。正是他对学生慈父般的爱,使得无数的身陷泥潭的学生迷途知返,积极进取,重新绽放出他们的青春和激情。

三、以校为家,勤于奉献,真诚感动每一位师生

在工作中,刘老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全心的热情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去。从1990年师范毕业到郭家任教至今,他已在乡村学校已默默耕耘24个春秋。他一直做着学校最基础的工作??教书。无论是刚毕业时教物理,还是后来教历史,担任班主任,他都把自己任教的学科视为最重要的科目,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当做最重要的事情来做。恪尽职守,殚精竭虑,教书育人,无怨无悔。

刘老师的家在岳池,妻子六点左右要到岳池汽车运输站上班,儿子要在八点去岳池凤小上学。每天清晨,他都坚持五点半起床,在妻儿的睡梦中他早早的来到学校,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他没接送过一次,有好几次儿子放学都哭着回来,后来才知道是同学们笑他没爹妈。为此,妻子不知发了多少怨言,和他吵了多少架。每次他都笑嘻嘻的对妻子说:“我们的孩子比乡村的孩子条件好,乡村本就落后,如果为了我们一个孩子,而让一大群孩子们贫困荒芜,我会有负罪感的,既然我选择了这个职业,你就担待点吧”!为了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宁肯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从初一跟到初三,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晚上十点半,查完学生宿舍他才在妻儿的睡梦中悄然回家,轻轻的帮孩子搭上掉落床下的被单。他每周16节课,组织初三年级组工作和政史地教研工作,还要管理学校政教、团委、安全和办公室工作,这就是他日常所做的工作。

在常人看来,这样干太辛苦啦,拿一个人的工资干几个人的活,把别人的孩子教得那么优秀,而自己的孩子确名落孙山,太不值了。不过刘老师认为像他自己一样辛勤付出的老师有许许多多,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只要能每天呆在学校,每天能看到自己的学生,看着学生一天天成长、成熟,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刘老师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感动着学校每位师生,他们纷纷在周记和短信中写到:“刘老师你别太累了,要注意休息哦”,“天气凉了,注意添加衣服,保重身体”。学生寇林还在短信中说:“拿起手机,不知说什么好,让我称您一声‘干爸’吧!‘干爸’我了我们您辛苦了”!每当看到这些朴素的语言,他都禁不住眼睛都湿润了,听到这些纯真的话语,再多的苦他也愿意担,再多的累他也觉得值,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让他心怀宽慰,也促使他在工作中更加勤奋,不敢有丝毫懈怠。

四、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孜孜追求卓越的人生

作为一名教师,刘老师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坚持学习我国一些超级中学的教学理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备课时,他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课堂上他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对学生循循善诱的引导,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教研活动是载体,课改教研是先导。为此,刘老师在所从事的教研工作中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做好新课改的模范带头人。在这方面,他积极观看各种教学观摩课和报告会,如到成都盐道街中学观摩学习、参加李镇西专题辅导等,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他积极探索适合乡村学校,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终身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他与本校同行一道参加了市级科研课题《有效控制农村学生辍学的途径及对策研究》、《以武术文化为依托培养师生综合素质的研究》的资源调查、研究和论证。他还多次上研讨课及示范课,在全县班主任全员培训中作经验交流发言。经常和本校的青年教师交流,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介绍给他们。他所采用的学生理想教育和家校联系,家校互促,家长和学生互促的教育管理模式被同行认可和学习。

刘老师在工作中还坚持做两件事。一是自己经常读书并且在书上作批注,二是要求学生要读书,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他从书中贪婪地吮吸他所需的精神粮食,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底蕴,他把获得的感悟和快乐的心情传导给他挚爱的学生。作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爱读书,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还要让学生胸怀天下,树立远大的理想。因此,他常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给学生介绍时事,讲新闻,让学生了解国家、国际形势,从思想上、从内心深处唤醒爱国意识,产生为祖国振兴而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从书中找到人生的目标,让书伴随他们一路远航。刘老师刻苦钻研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教育的无限挚爱,默默地激励着身边的每位同行。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