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思而思学 2024-02-21 11:51:07

邯郸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赵武灵王、廉颇、李牧、蔺相如、荀子、赢政、曹操、韩荫亭、杨露禅,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邯郸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1、赵武灵王,中国第一个创建了骑兵的亲王也开创了中国军事变革的先河。

2、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3,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4,蔺相如,赵国名相。

5,荀子,和孔子,孟子齐名的大学问家,韩非和李斯的师傅。

6,赢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皇帝政。

7,曹操,汉末丞相,建都邺城,统一北方,与子曹丕,曹植开创建安文学流派。

8,韩荫亭,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员,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

9,杨露禅,杨氏太极宗师。

二、邯郸历史沿革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 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传说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邯郸古中皇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新纪元。

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在商代早期建都于邢(今邢台),后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证实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

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著名城邑。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战国时,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将赵都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迁徙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特别是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开改革之先河,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富国强兵,国势大盛,雄踞战国七强之列,使赵国成为可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之一。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军破邯郸,赵王迁降秦,邯郸属秦国,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赵国。次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立张耳为赵王,都城仍设邯郸。九年,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并重建邯郸宫城,富丽堂皇温明殿即建于此时。一直到西汉后期,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是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南阳)齐享全国五大都会盛名,从战国到东汉,邯郸兴盛长达500年之久。

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混战,邯郸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国公,于邺城建都。在经济上实施屯田安民,大兴水利,营建魏都,开修道路。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著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西晋左思所作《魏都赋》,正是描写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邺城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郸此时沦为一般的县城,隶属于魏郡。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邯郸属广平郡,东晋后又改属魏郡。代之而勃兴的魏都邺城继而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隋唐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尔小县。曾盛极一时的邺城亦被焚为废墟,城毁人迁,一蹶不振。而邯郸东部的大名却在唐五代时悄然兴起。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作为魏州首府的大名已发展成为黄河以北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公元758年大名建为魏博镇,后称魏州大名府。五代时,在大名设天雄军节度使。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大名)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后唐庄宗。

宋王朝建立后,宋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五路,邯郸县属河北路磁州,而大名为河北路治所(省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建大名为陪都,称北京。大名至馆陶一带,是宋辽交兵的古战场,这里曾演绎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到金朝时,大名曾为藩国大齐的都城,公元1130年刘豫在此称帝。至元朝,这里仍为大名路总管府治,依然是邯郸东部的繁华重镇。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l368年),在全国设置十三省,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明清时期邯郸一带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广平府城(今永年老城)。民国初,废广平府,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县直归省辖。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邯郸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129师转战千里太行,创建了以邯郸为中心的晋冀鲁豫解放区,从此奠定了邯郸作为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之一的冀南银行在邯郸诞生。1945年10月5日邯郸城获得解放。从此这座饱经沧桑、历尽三千年盛衰荣辱的古城终于秋风萧瑟换了人间。邯郸解放后,邯郸县城始建为邯郸市,直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政府设在邯郸市)。1949年3月,撤消邯郸市,降为邯郸镇,同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立了邯郸专区,邯郸镇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邯郸镇仍为邯郸专区专署驻地。1952年12月22日,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1954年改省辖市。1956年峰峰市并入邯郸市。1983年邯郸县并入邯郸市。1984年改为省辖市。1986年武安县(后改市)划归邯郸市。1992年邯郸市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1959年9月24日,毛主席视察邯郸说,邯郸是赵国都城,是五大古都之一。那时候有邯郸、洛阳……那时候没有上海、天津等大城市,邯郸、洛阳是要复兴的,因为他出铁、煤、棉花、粮食。邯郸五万万吨铁的蕴藏,很有希望搞个大钢铁城。建国六十多年来,邯郸已由解放初期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小镇,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城市人口超百万的新兴的繁华都市,在全面复兴的道路上,正一步步走向辉煌!  

,河北省民政厅先后批复同意将邯郸县的户村镇(冀政函[2014]10号)、康庄乡(冀政函[2014]140号)划归邯郸市复兴区管辖。同年,将邯郸县的黄粱梦镇、三陵乡划入邯郸市丛台区管辖(托管),永年县的姚寨乡划入邯郸县管辖(托管)。

2016年9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邯郸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一、同意撤销肥乡县,设立邯郸市肥乡区,以原肥乡县行政区域为肥乡区行政区域;二、同意撤销永年县,设立永年区,以原永年县行政区域(不含南沿村镇、小西堡乡、姚寨乡)为永年区行政区域;三、同意撤销邯郸县,将原邯郸县河沙镇镇、南堡乡、代召乡划归邯郸市邯山区管辖,将原邯郸县尚璧镇、南吕固乡、兼庄乡、三陵乡划归邯郸市丛台区管辖。四、同意将磁县高臾镇、光禄镇、辛庄营乡、花官营乡、台城乡划归邯郸市邯山区管辖,将磁县林坛镇、南城乡划归邯郸市复兴区管辖,将原永年县南沿村镇、小西堡乡、姚寨乡划归邯郸市丛台区管辖。

通过此次部分行政区划调整,邯郸市城区面积由原来的655.7平方公里扩大至2661.8平方公里,人口由161万增至367万,扩大了邯郸市的城市发展空间,优化了资源配置,完善了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冀中南功能拓展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邯郸简介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辖6区、11县、1个县级市、邯郸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冀南新区,共有242个乡(镇、街道)、5850个村(社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064.3万,常住人口928.1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河北省卫生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原经济区规划》均将邯郸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346.3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5.2亿元。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世界上粟(谷子)和黍的最早发源地,也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的最早发现地。“邯郸”二字,作为一个城市独属的名称,3100多年来从未改变。战国时期,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是秦始皇的出生地和成长地。西汉时期,邯郸为赵国(藩国)王都,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今山东淄博)、成都、宛城(今河南南阳)共享“五都盛名”。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今临漳县境内)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古都。五代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初为后唐国都,后为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陪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出自邯郸或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达1584条,脍炙人口的胡服骑射、将相和、完璧归赵、脱颖而出、黄粱美梦、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奉公守法等成语典故皆源于此,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邯郸还是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享有“太极拳圣地”的美誉。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女娲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北齐石窟文化、大运河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太极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文化脉系,内涵博大精深,风格丰富多彩。

邯郸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是东出西联、通南达北的重要节点。境内铁路交叉、国道交汇、高速纵横、机场通航,综合立体交通优势明显。邯郸机场已开通到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厦门、成都、沈阳、青岛等23条航线,三期扩建工程年内投用;境内铁路有京广、邯长、邯济、邯黄铁路和京广高铁,“十四五”规划建设聊邯长客专、石邢邯城际、邯黄铁路复线、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干线公路有京港澳、大广、太行山、青兰、邯馆、绕城等6条高速公路,106、107、309等7条国道及17条省道,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国省干线公路网。邯郸到北京的高铁车程、到上海的航程,均为2个小时,1小时经济圈可覆盖中原经济协作区13个城市6000多万人口。

邯郸资源丰富、产业完备。素有“钢城”“煤都”和“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境内已发现矿产29种,煤炭和铁矿石储量分别为53.8亿吨和4.7亿吨,是我国著名的焦动力煤和高品位铁矿石产区。邯郸是全国确定的小麦、棉花、玉米等5种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178.5万亩,总产542.9万吨。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21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110家。工业门类齐全,国民经济行业41个工业大类中,邯郸有36个。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532”主导产业,不断提升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大现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安防应急、电子信息和网络两大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邯郸山川壮丽、风景秀美。璀璨的历史文化、壮美的自然风光、绚丽的民俗风情交相辉映,造就了邯郸美丽怡人的旅游胜境。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流经邯郸,全市拥有涉县娲皇宫、广府古城2处5A级景区,丛台公园、武安朝阳沟、京娘湖、东太行、涉县太行五指山等15处4A级景区,峰峰响堂山、涉县娲皇宫2处国家风景名胜区,武安国家森林公园、峰峰响堂山2处国家森林公园,磁县东武仕水库等5处国家水利风景区,峰峰滏阳河等3处国家湿地公园,武安伯延镇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磁县花驼村等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赵王城遗址等4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安地质公园、青崖寨分别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2022年接待国内游客3307.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5%;旅游收入315.7亿元,下降39.9%。

邯郸宜商宜业、环境优越。是最早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试点市,拥有全国一流的政务服务中心,列出了全国第一份市长权力清单。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全国十佳开放型政府杰出服务奖、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等称号。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已实现“55证合一”,市、县两级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全面推进,实现审批“不见面”。有8家企业列入中国企业500强,13家企业列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美国沃尔玛、法国圣戈班等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邯郸,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