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课程班会教学设计

思而思学网 2023-12-10 13:02:55

教材分析: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毒品的泛滥,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需要当今国际社会进行“全球治理”的一大“毒瘤”。

中国是一个历史上曾经深受毒品其害的“重灾国”。有史家称“在中国悠久、璀璨的5000年文明史上,没有第二种商品像鸦片那样,震撼过这个古老国度的根基”。“东亚病夫”这个屈辱的称号,正是近代殖民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与耻辱的缩影。

今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新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其中就包括贩卖、吸食毒品等这一类社会丑恶现象的死灰复燃。因此,通过对毒品问题尤其是对毒品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历史解读,对充分认识毒品严重的社会危害,从而自觉抵制毒品的侵扰,确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和健康和谐的生命质量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内容涉及到关于毒品种类及其危害的知识、近代以来毒品在中国的基本状况、60年代以来毒品在全世界蔓延的趋势、以及全球治理中所展开的禁毒斗争举措等方面的知识点。我个人认为,由于“让我们远离毒品”这个主题是一个社会宣传的热点,所以在授课时我们不必过多地纠缠于关于毒品的知识和毒品的危害的理性罗列,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大历史”的视野里,突出以下几点:

通过了解近代中国史上毒品泛滥的严重程度及其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冲击的实况,以一种真切的、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来激活学生的民族责任意识,增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远离、抵制毒品的主观觉悟。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毒品的接触跟当事者人生志趣、群体倾向等因素的内在联系,培养他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社会免疫能力。通过对当今世界禁毒斗争严峻性、艰巨性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中提炼出主题六“文明的现实与未来”中所内含的一个具有强烈的历史特征的新概念:“全球治理”——并为他们将这个概念结合现实,对一系列时代性命题进行拓展性的思考提供历史意识。

在具体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中:

应尽量充分地考虑“毒品”这个专题跟现实社会生活联系密切这一特点,合理地运用各种图片、声响资料。应尽量充分地考虑“毒品”这个专题跟其他学科的相关性特征,适量地进行学科间的联接。鉴于上述两个特征,也应尽量避免将这一课上成一堂政治教育课或者缺乏历史气息的科普课。

教学设计:

导课:1、提问:“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6月26日)

2、提问: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

(毒品蔓延的社会现象和“让我们远离毒品”的警示)

3、提问:那么,你能说说毒品的种类和它们的危害吗?

(让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搜索)

一、 鸦片与海洛因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一段内容。归纳:

(一)什么是毒品?

指导掌握关于毒品种类的知识,理解毒品的危害。

1、毒品的分类: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等。

学生会说起歌厅里的“摇头丸”和医院里的“杜冷丁”等生活中的话题。

2、毒品的特征:容易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有必要就解说一下鸦片本身是一种“药”,当“饭”吃了就是“毒”。马克思说“宗教是精神的鸦片”,宗教既是精神的镇静剂,又是精神的麻醉剂。

3、毒品的作用和社会危害:

(1)麻醉性、快感;(2)依赖性、上瘾;(3)引发一系列身心痛苦和疾病;(4)为了筹集毒资,丧失理智,卖淫、抢劫、偷盗、杀人等。

这里要运用一系列多媒体资料,直观、真切地显示上述毒品危害的各种场景,以增强教学中的感染力度。

导课:中国是一个历史上是深受毒品其害的“重灾国”。有史家称“在中国悠久、璀璨的5000年文明史上,没有第二种商品像鸦片那样,震撼过这个古老国度的根基”。“东亚病夫”这个屈辱的称号,正是近代殖民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与耻辱的缩影。

(二)近代中国是世界上吸毒人口最多、毒品危害最烈的国家

——三次毒品泛滥和四次禁烟运动的生死较量:

通过对教材相关内容的整理归纳,从历史回顾的视角看毒品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曾经带来的灾难与屈辱,引导学生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禁毒成就,培养自觉抵制毒品的民族责任意识和生命质量意识。

文字资料:(见附录一)

二、 禁毒斗争:

(一)中国毒品灾害的死灰复燃:

了解当前中国和本地毒品蔓延状况,理解其中的主要原因,认识禁毒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

1、当前中国毒品蔓延状况:

材料:

根据国家禁毒委资料,截至2004年底,我国现有吸毒人员已达79.1万名,比2003年上升6.8%。在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了70%。受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我国毒品问题又出现了蔓延的趋势。

目前全国已有2102个县、市、区发现吸毒人员,约占县、市、区总数的73.5%,其中,吸毒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217个。按照全国现有吸毒人员估算,每年因吸食海洛因就至少耗费270亿元人民币,政府每年需要投入几十亿元用于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

2、贴近生活,组织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现实生活:

搜罗日常生活中周围有关毒品及其危害的人和事,说明毒品离我们并不遥远,吸取他们的深刻教训,这就需要我们防微杜渐,加强警惕。

3、组织思考讨论:当前导致中国毒品蔓延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历史、社会、国际、人性、时代、国情等等视角,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思维能力,并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有意识避免跌入毒品的陷阱。

4、加强打击、惩戒力度:

材料一:公安部通缉令(A级)公缉[2006]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

2006年2月14日,云南省公安机关在侦查一起涉嫌贩卖、运输毒品的案件中,发现犯罪嫌疑人明俊与他人进行了11000克冰毒的交易。交易后该人潜逃。

犯罪嫌疑人明俊(在逃人员编号:T5301030409992006020015),男,汉族,1979年8月28日出生,云南省昭通市人,家住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金马镇黑土凹2幢1单元402室。身高1.75米左右,体态中等,操云南口音。身份证号码:532128197908284912

请各地公安机关接此通缉令后,立即部署查缉工作,发现犯罪嫌疑人即予拘留,并速告我部五局。

对发现线索的举报人、缉捕有功的单位或个人,将给予人民币5万元奖励。

附:犯罪嫌疑人明俊照片(略)

公安部

2006.3.2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见附录二)

(二)毒品问题:一大国际公害

目前全球吸毒人数已超过2亿,每年有10万人因吸毒死亡、1000万人因吸毒丧失劳动能力。毒品贩运已涉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毒品消费问题,全球每年毒品交易额达8000亿至10000亿美元。

规模:贩毒武装集团化,国际洗钱活动猖獗

重灾区:“金三角”、“金新月”、“银三角”

在我国西南境外的“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和海洛因产量居高不下,大部分毒品进入我国。西北境外的阿富汗已成为全球鸦片和海洛因的主要产地,仅2004年鸦片产量就达4200吨,约占全球鸦片产量的87%。

资料:世界毒品主要产地“金三角” (见附录三)

(三)全球治理:

1、全球治理何以必要:

毒品的泛滥正是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和借助着导致全球化本身的力量而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的。

2、如何进行全球治理:

加强国际协调和跨国打击;加强对毒品种植区经济的综合治理;加强对戒毒药物和技术的联合开发;发挥联合国、政府、民间社团各自的作用;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等等。

资料:金三角的变化 (见附录四)

作业: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向毒品说“不”?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